欢迎来到写文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狂人日记》阅读心得

时间:2024-03-22 08:18:50 心得体会

篇1:《狂人日记》阅读心得

  合上书页,我深吸一口气,眼前仿佛还漂浮着鲁迅先生那部充满黑暗、冷漠、血腥的《狂人日记》。

  作者借助精神错乱者的恐惧揭示了社会的幽暗与冰冷。在“狂人”的视角下,周围似乎都是随时准备张开大口吞噬他的人们,赵家的狗、富贵的赵家主人、还有一群未经世事的孩子看起来都像是食人者,更令人心碎的是连自己的哥哥也成为其中之一。在这里,“食人者”可以理解为那个罪恶至极的旧社会。

  “狂人”逐渐陷入“癫狂”,频频做着可怕的梦境,在幻象中充斥着青面獠牙的恶棍、阴森黑暗的笑声以及古怪荒诞的言辞。然而正是通过这种“疯”的状态,他将愤怒和惊恐用鞭子抽打到每个人内心最深处,并且充满内在紧张感。每个人都在撒谎,互相怀疑,企图控制对方却又束手无策,因此陷入尔虞我诈之中。“狂人”被视作“疯狂”,却在疯狂中说出了许多真话。

  文中第六节描述道:“黑漆漆的,不知昼夜。赵家的狗再次开始嚎叫。如同狮子般凶残,像兔子一般胆怯,具有狐狸般狡诈。”

  这几句简单的描述展现出一个阴暗社会活生生的画面,“像狮子一样凶残”指向统治者残忍无情,“像兔子一样胆怯”则代表软弱愚昧无知的民众,“像狐狸一样狡诈”我想应该是指那些圆滑奸诈、左右逢源的商人们。于是时间就再也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

  文章末尾呼喊:“拯救孩子。”这声音凄厉动容,甚至带有绝望!它持续地震撼着每个人内心深处。这正是鲁迅先生对于那些已经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民众大声呼唤。

  如今我们正缺少这种紧迫呼号,环境污染、地球沙漠化、水资源匮乏等危机已经显露无遗。任何人都无法欺骗自己眼前所见,汶川地震、玉树灾难频发、青海干旱等事件足以显示出可怕之惩罚。孩童们绝望地伸出援手向天空祈求救助,在他们即将离去时向全世界发出呼救信号,但某些人却陷入“美梦”的沉迷中无法自拔。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听不到“救救孩子”的呼声后跟随着感叹号而非省略号。这长长延伸至今日却依旧存在着希望——庆幸地,在鲁迅先生辞世后,已有一些血气方刚、勇敢站出来挺身而战者挥笔高呼!让我们从这微弱声音中聆听到了一线希望!

篇2:《狂人日记》阅读心得

  在《狂人日记》中,我们不断看到“吃人”这个引人注目的词汇,鲁迅通过狂人的声音,让人们意识到封建主义的“吃人”!这种震撼人心的呼喊唤醒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人的觉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文中一个无知疯癫的角色揭示了世界的真相,而那些把他称为“疯子”的人却故意装傻作糊涂,明明参与吃人行径,却自称“君子”。文中描述他们会“一翻脸就说别人是恶棍”,以及他们扭曲黑白、颠倒是非的处事原则,展现了封建统治阶级颠倒是非的本性。他们“想吃人,又不敢直接下手,鬼鬼祟祟遮掩内心欲望”,这暴露了他们缺乏勇气的本质。他们“自己想要吃掉别人,又害怕被别人吞食”,正如疯子对哥哥所言:“吃掉别人的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确实,“吃掉别人”的那类人能干出任何坏事!为了达到目的,甚至愿意伤害同胞兄弟。在封建社会中,亲情稀少,充斥着杀戮、暴力和残忍。因此,在小孩子、狗、医生、陈老五以及大哥眼中,“我”只是一块待肥育后再逼其自毙的肥肉罢了。这种奸诈和残忍令人发指!更为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们竟然也有类似想法?难道只是从家庭教育里学来,“历史书上满纸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但从字缝间看出每一页都写着“吃人”,连如此天真善良之“我”也成为了“吃掉别人”的帮凶。于是他们寄望于孩子们,并在文章结尾高声呐喊:“拯救孩子!”

  这部作品中,“吃人”这个惊世之词频频闪现在读者眼前,鲁迅透过狂人之口引起大家对封建主义中“吃人”的深思!这种强有力而震撼心灵的呐喊唤醒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民众的觉悟和震撼!

篇3:《狂人日记》阅读心得

  《狂人日记》是鲁迅呈现的一部白话小说,巧妙地将日记形式与精神病患者内心的独白融合在一起,传达出了深刻的思想。

  主人公狂人是一个充满恐惧和多疑的症患者,其逻辑思维并不健全。鲁迅通过对这位症患者内心进行描写,并非仅仅为了展现下层劳动群体所受到的压迫,也不单纯是记录精神病人的生活,而是借由狂人之口揭露几千年封建礼教所带来的无知愚昧,抒发对民族黑暗堕落的哀叹。

  作品中鲁迅批判当时残酷社会现实。他以“我”的身份描绘了人性丑恶和社会缺陷。文字既晦涩难懂又透着强烈的警示光芒。“吃人”是否字面意义上真有吃人行为? 鲁迅只是借此说明在冷酷无情、吞噬性社会现实下,个体人性渐渐消失。当他谈及“吃人之兄弟”,表达了整个民族都被侵蚀,“吃人”的民族何时觉醒、何时认清? 鲁迅透过狂人之口向世界发泄怒火。然而,在社会黑暗笼罩下,所有一切似乎湮灭殆尽,唯有鲁迅坚决不肯止步于失败,持续向天空宣泄着愤怒。

  小说用简洁而精致的笔触勾勒出那个没有友情、关爱和亲情、唯有戒备心态的社会现实。当时处于腐化环境中的人们缺乏合作意识、不懂奋力拼搏、不理解团结友爱之道,更不明白如何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这样的社会如何能够体验到团结之美?

  文末鲁迅通过狂人之口发出“救救孩子……” 的呼喊, 结尾省略号寓意深长。也许这是“我”无助声音, 但“我”代表着一类充满对美好社会向往的内心. 曾经快乐无忧童年生活变得阴霾, 进入吞食他者行列, 冰冷无情, 真正心灵深处再也找不回曾经纯真模样.

  然而! 此声“救救孩子……” 呼唤我们看到鲁迅甘愿牺牲自我的期盼-留住光明给孩子! 因为那象征着希望, 不只是孩童, 亦非生命, 更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