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写文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大班教师反思教学经验

时间:2024-03-22 20:20:16 综合范文

篇1:大班教师反思教学经验

  活动目标:

  探索物体的镜像之美,根据给定图形,绘制出与物体对称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

  准备了两组相互呼应的图形,幼儿们可以从《有趣的对称图案》第19页中找到灵感,还需准备水彩笔、每人一张4x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和已经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谁在背后(教师展示折叠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测接下来会是什么。随后引导幼儿进行对称折叠)

  二、寻觅伙伴(展示图形片段,请幼儿找出每个图形的“朋友”,并解释它们为何是“朋友”。然后共同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等是否相同,左右位置是否相反,以此感知并理解对称之美)。

  三、发现一半(鼓励幼儿找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对称物体,询问他们自身是否有对称部位,并指导他们使用活动材料,在已拼插好一半的图案上找到对称部分并着色。最后请幼儿观察已完成一半的图案,并用相同材料拼接出另一半)。

  反思活动设计

  

  这项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对称”的概念,而在生活中,“对称”的事例比比皆是。只要向幼儿传达“对称”的特征,他们将轻易地发现。然而,这种方式较为传统且呈现出“灌输式”教学特征,使得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乐意去探索发现,是本次活动设计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尽管备课人员提供了方向性建议,但真正成功的设计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每一个环节,并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深入反思。因此,在开展这项活动前我认真审视了原始方案,并认为其不够贴合自身风格。因此我做出了修改和调整,通过“猜测”、“寻找”、“操作”、“绘画”等环节引导幼儿逐步领悟“对称”的要素,确保每个环节清晰明了且突出重点。 活动目标反思:本次活动目标明确清晰、不空泛也不艰深,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认为表现非常优秀。所有答案都源自于幼儿自己的观察与总结,充分展示了主动学习精神。

  

  大班有趣图案教学

  

  活动过程反思

  

“猜测”作为首个环节固然重要, 但更关键的是进入“寻找”阶段。“猜测”只是引子,“寻找”才是核心。我希望孩子们能在愉快猜测之后主动探索图片两侧异同之处, 这才是重点所在。由于我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孩子们猜测结果, 因此激发了他们更大兴趣, 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下一个“寻找”环节。在我的鼓励下, 孩子们都积极主动地查找每张图片两侧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最终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了 “对称”的要素: 形状、颜色等。

  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一组大小、图案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图案让幼儿找不同点。当我提出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时,幼儿开始从细微之处寻找差异,发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等细节。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观察,于是我只能半提醒他们“看看小鸟朝哪边”,最终幼儿恍然大悟“方向相反”。显然,这是我的问题设计出现了问题导致的误解。我满意的地方是简洁灵活地面对幼儿的猜测,遗憾的是问题设计存在问题,耽误了教学时间。

“找一找”环节是对“对称”理解的初次应用。请学习能力稍逊的幼儿回答,结果大多数幼儿理解了“对称”,找到了另一半,但极少数出现模糊和错误。通过指出错误并及时纠正,使幼儿更加理解对称的含义。

“做一做”增加趣味性,在说之前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对称理解,并使身体得到放松。尽管这是个动态环节,师生配合默契。

“画一画”包括看、想、找、涂色和画等过程,综合反映前面学习内容。不足之处在于操作前未再次强调对称条件或示范,导致很多幼儿未正确运用对称颜色而只是涂色。提醒他们注意颜色变化与对称可能会更有效。

  这是我对整个“有趣图案”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深入反思才能找到或接近完美有效的教学方式。

篇2:大班教师反思教学经验

  在本班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幼儿在图像描述时往往只能呈现简单表面的情节,无法完整表达图片内容。通过进行《猴子过河》这项活动,采用启发式问题和有针对性的讲述,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会有序、完整地表达图像内涵。设计这个活动的主旨是:观察到很多幼儿日常生活中喜欢竞争、争第一。因此,通过该活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引导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谦让和遵守秩序。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几点反思:

  首先,在活动目标方面,我设定了三个目标:

  1. 鼓励幼儿注意倾听,并在集体环境中大胆表达:虽然幼儿能够认真倾听,但他们仍然缺乏勇气自信地讲述故事。教学过程仍以老师主导、幼儿被动为主,因此第一个目标“促使幼儿大胆表达”未能实现。

  2. 引导幼儿有条不紊地观察图片,并根据问题连贯叙述故事,丰富词汇运用:“又*又”:尽管幼儿可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在丰富词汇方面存在欠缺,老师对词汇解释不够详细。

  3. 教育幼儿在团体活动中学会谦让、遵守秩序:这个目标定位恰当,幼儿能够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教育。

  其次,在活动准备阶段,我准备了四幅教学挂图和一张桃子图片:色彩鲜艳的图片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在实施过程中;在引入部分我采用变魔术形式展示图片,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并充满好奇心。在第二部分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尝试讲述图片内容时,虽然他们注意力集中但缺乏主动性,仍处于被问答模式下。在第三部分中,鼓励孩子大胆推测故事发展走向时我的问题设置不够清晰,并未有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时间较少。最后,在第四部分中激励孩子为故事命名以培养概括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孩子表现出高涨兴趣,并积极想象为故事起名。

  整个活动过程激发了孩子探索求知的渴望,在看看、思考、说说之间培养了他们勇于言表的意愿。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整个活动中保持高度兴趣并跟随老师认真学习。他们愿意用完整语句描述所见图片,并基本能够边看图边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教学需要反思才能增长智慧。我相信通过改正反思中存在不足之处,我的收获将更加丰厚!以上便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篇3:大班教师反思教学经验

  在大班数学课堂中,游戏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内容呈现,而是一种巧妙融合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孩子们喜闻乐见元素相结合的形式。这样的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最佳情景下积极参与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数学游戏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在“趣"中练习,在“乐"中培养才干,在“赛"中增强勇气。因此,设计新颖多样且富有情趣的数学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使他们愉快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建立起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概念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和互动如“找邻居”、“找朋友”等游戏,可以让学生借助表演动作和日常常识来深入理解数字概念。

  因此,在大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更多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效率,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